讲到这里,就自然而然会出现一个问题,这样的理念怎样才能从“头脑”落地,怎样才能成为一种可见、可触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和遵循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中,在高校内部,要想达到“大思政”的工作格局,达成卓有成效推动工作的目标,建立“思政共同体”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共同体和高校思政共同体
所谓的共同体是指一定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存续的某种比较稳定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对于高校而言,我们所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应该是高校内部所有部门、所有人共同参与的,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在扩大供给和改善学生体验上尤其着力的工作机制和体系。
说它是工作机制,这是因为“高校思政共同体”立足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实效、有时效的带有强制约束力的举措。
说它是工作体系,这是因为“高校思政共同体”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方面的单独行为。单独行动,或者说“单挑”本就不是“高校思政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仅不主张这样去做,反而极力反对这样去做。
以资源共享为主攻方向
所谓的资源共享就是指同一资源被域内不同使用者所使用的情况。“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和格局,客观上要求在搭建“高校思政共同体”的过程中,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拥有者,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事人都要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共享现有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共享资源的附加值,深度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益。
资源共享,本身就能有效放大固有工作资源的功能,起到价值增值的效果,尤其是随着网络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助推资源共享由设想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在高校内部,许多部门内部的、课程内部的、思想观念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不是不存在,并不是不充足,只是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外在形态上显现的缺乏,或者说是因为共享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资源“湮没”。
以力量整合为主抓手
强调力量的整合,本身就是“大思政”理念之所以被人提及和重视的思想触发点之一。虽然,不管是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还是从高校的直接管理者来说,更不用说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从业者来说,这三者都有对实现高校内部思政力量有效整合的愿望和期待,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与此相差不少的距离。
从人员的角度来说,大家依然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思想根源上认为思政工作或者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自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当然了,这并单纯是教育或者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大环境的问题,有一个个人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问题。从部门的角度来说,部门尤其是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所在部门或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实拥有情况,开发利用情况等都还处于分散、封闭、说不清楚、不愿说清楚的状态,整个思政工作还处于条块分割、自说自话的状态,理想状态的工作合力远未形成。
以创新发展为主引擎
谋求“大思政”的工作格局,践行“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固守“老黄历”不行,以不变应万变也不行,唯有实现创新发展才是可行之道。说到创新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依据“大思政”的工作理念进行认知和思想层面的更新创新。高校所有人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敏感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和“微环境”的瞬息变化,在有效感知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思想观念不更新,具体工作中的创新往往会“举步维艰”“原地踏步”,甚至更多时候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其次要进行工作载体和工具的创新。工作载体和工具的创新,并不单单是指“一窝蜂”的、“一股脑”的、唯网络至上的创新。当然,网络和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对保证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媒介和工具,也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芳华”,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不加辨别的主动抛弃。
以扩大供给为主战场
与党和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相呼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理应加大工作供给,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多管齐下,利用好传统的和现代的理念、手段和工具,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有效供给,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期待。
具体来说,首先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生产机制,生产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和大数据工具,建立起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嵌入度;再次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供给,提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
以改善学生体验为主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然是做“人”的工作,不管是从教育机理上来说,还是从工作实践的反馈上来说,或者说工作实效的追求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即时反馈,在工作中,把改善学生体验当作工作的主引领。
道理不难明白,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考虑或顾及到工作对象——大学生的切实感受,才能入脑、入心,才能落实、落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才能外化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才能获得良好的反馈,更好的改进工作,真正达到育人与育心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力度。
(素材来源:临江仙哥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