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的实验教学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模式,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2018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教育部)根据本科学科门类中专业类的当前布局和发展情况,结合高校专业类实验室建设情况和专业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等因素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本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实验室位于C栋传媒楼2楼C204,总面积约为90平米,各类VR设备约10套,价值25万元。实验室现有3名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1名,1名专职实验室管理员--夏腾飞。
实验室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虚拟互动实训课程,以完成教学要求和内容为目标,综合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超级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实训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教学有效度;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学校的与时性,有利于培养相关人才与企业用人接轨,为广大用人单位提供技能提升服务。
实验室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立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原理准确、内容紧凑、时长合理、难度适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充分重视虚拟实验环境的真实感、可操作性,为学院、系部下设的全部相关专业课程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践、仪器共享虚拟实践和远程控制虚拟实践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推动学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建立资源共享的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与校内、校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开发企业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实施教学和科研资源开放共享,为教师开展虚拟互动技术等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并为虚拟互动等相关社会培训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