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对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等精神,结合球王会体育官网工作实际,现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职责使命,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政策保障,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宣传,更好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
(二)坚持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塑造,筑牢理论根基,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负时代重任。
(三)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推动球王会体育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创新。
(四)坚持系统谋划。优化整体布局,推动开放协作,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相辅相成、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并举。
三、建设目标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按照民办高校应用型特色学科建设的要求,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基本职责,以培养造就较高水平的思政课师资队伍为主要抓手,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为学术研究方向,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为重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举旗铸魂、聚焦主业、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五年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思想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努力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有鲜明专业特色、有优秀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成为省内民办普通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平台,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助力球王会体育官网早日实现产教融合示范性高校和一流民办高校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施路径
球王会体育官网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2027年)主要由“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教学体系优化工程、教师队伍打造工程、品牌创建实施工程”等5大项目工程组成,首轮建设期预计2027年完成。
(一)学科专业建设工程
1.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年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党委书记、校长及分管思政课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1课时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骨干,联合各系部党组织书记组成校内讲师团,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适时组织理论宣讲;各系部主任、书记为思政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主任、书记讲思政课要求。聘请思政课领域专家学者、党政领导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走进思政课教学课堂,各系部党组织书记结合党的重要会议、方针政策等开展专题讲座,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2.完善思政课质量评价体系。每门课程采取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行专题式、研讨式教学,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要求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建设。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团队集体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切实执行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听课互评互学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听课每学期不少于4次,专职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4次以上,并认真填写《球王会体育官网听课记录表》。
3.利用网络新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创新。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利用网络新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统筹课堂内外时间安排和各教学环节,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进教学互动,实现学习个性化。建设期内培养新媒体青年骨干教师3-6人,积极探索“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建设网络公开课,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功能,组织专职教师进行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探索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欢迎、真心喜爱的网络课,重塑教学新形态。
(二)科研水平提升工程
1.深化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思政课教学攻关行动,组织力量开展教学重点问题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坚持以教研室(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课程集体备课和教学展示、教学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研究,定期举办思政课公开课、评课等相关活动。
2.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坚持以“科研兴师、科研促教、研教相长”为目标,鼓励教师围绕社会民生建设、思政课程改革、大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作为学术研究方向。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课题立项为抓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研究工作;加强贵州红色资源调研、保护和利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贵州的理论研究,努力培育1个以上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多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
3.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申报工作。认真组织全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五年的建设期内,力争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力争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力争培育省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1个以上。
(三)教师队伍打造工程
1.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严把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形成教师队伍的良性动态调整。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要求,积极参加教育部开设“周末理论大讲堂”和贵州教育大讲堂等平台,开拓理论视野、提升理论水平;采取专题理论轮训、聘请专家讲座、骨干教师示范等方式,每年至少开展1次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新任专职教师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及以上学位,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信仰坚定、思想品德优良、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完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责任制。思想政治理论的学科带头人要有本人研究方向、三年发展规划及各项具体指标的落实措施;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骨干要根据学院制定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选准和规划自己3年的科研任务。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效能,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突出学科研究和建设特色,奖励在方向特色上有系列成果和较大贡献的成员。
3.加强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根据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安排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每人每3年至少一次;选派教师到县乡政府部门和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教师攻读博士;每学年至少安排1/5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或学习考察活动,鼓励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内名校、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交流。加强内部教学与学术交流合作,每学期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报告4次以上,进一步加大与学校其他系部的联系,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
4.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奖励激励、激发活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办法,实施思政课津贴动态考评发放机制,在基础工作量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行政工作换算办法,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考核导向。建立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指标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
(四)教学体系优化工程
1.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文化体验参观、拍摄微视频、撰写微评论、社会调研、原著名篇阅读、主题活动(演讲、征文、观影、知识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邓恩铭故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把红色精神宣传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群工作部、教学科研处、学生工作部、团校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以校园网络矩阵、微信公众号矩阵、LED屏幕、宣传公示栏等为实践平台抓好“三全育人”工作落实;适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老革命老党员、军地英模功臣等开展思政课大讲堂,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实践能力。
2.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专业课实践教学。为避免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脱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结合专业课特点和思政课内容,围绕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问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用思想政治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问题,严格落实2个学分的教学实践,做深、做细、做实每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同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支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力支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优势,面向全校优秀学生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采取集中授课、个人自学、社会实践、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开展系列理论研习和校内外专题调研、学习考察。通过一系列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品牌创建实施工程
1.深入开展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讲思政课”“思政课教学展示”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牌活动。继续加大保障投入,贴近学生实际,创新竞赛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率和获得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竞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研究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2.全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认真组织思政课教师全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和易班工作站等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建设,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融合互动。进一步组织思政课教师加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科学研究,努力把球王会体育官网建设成为民办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新高地。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认真组织力量参与当地党委部门理论宣讲工作,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加强横向合作,积极承担地方项目决策咨询服务,争取每年推出富有地方特色、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推进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活动,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贵州省教育厅和贵阳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部门的相关学习教育培训工作。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群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学科研处、人力资源处、财务处、团校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落实予以指导和督查。明确学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2.完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及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考核标准相关文件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化建设。坚持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院长一般应同时任党组织副书记,党员副院长一般应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每学年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每学年分别召开至少1次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思政课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议决议能够及时落实,研究专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相关部门提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向党委会专题汇报任务执行情况和建设成效,并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3.加强保障投入。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要求,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政策宣传、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基础建设规定,从在校生人数每年提取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教育培训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不断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及其他办学条件,切实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生活环境。
中共球王会体育官网委员会 球王会体育官网
2023年10月12日